三是试行容缺+承诺+后置条件机制。
2022年,昭通学院被省民宗委命名为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昭通学院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准则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昭通学院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纳入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组建宣传团队深入社区开展宣传工作,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近年来,昭通学院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深入研究昭通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及历史文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取得实效,为研究民族、民族教育和推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作出了贡献。在一些村寨,可以见到昭通学院师生创作的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墙体宣传画。持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昭通学院院长为师生作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云南中国式现代化》的讲座,从历史、学理、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通过不断接续发展,如今的龙头山,青花椒飘香、特色民居风貌统一,各族群众纷纷住进新房子、过上新生活,正向着集宜居、宜游、宜商、宜休、宜娱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昂首前进。
地震发生后的9年里,龙头山镇在圆满完成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全新规划了集镇发展蓝图,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强化民生事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产业结构调整,部署乡村振兴路线图。2021年7月,面对鲜红的党旗,他正式成为一名党员。龙头山,一个曾经悲伤的名字。地震骤然袭来,李有学被震垮的房屋掩埋,苏醒过来的他大声呼救,率先获救。
这个少年就是李有学,现在是龙头山镇八宝村委会副主任。他拓展思路,借助曾在全国各地放蜂的经历,将蜂蜜、蜂蛹等产品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的方式进行销售,效果特别好,龙头山蜂蜜、青花椒等特色农产品销量一路攀升。
他想起地震袭来时在旁边房子里玩耍的弟弟妹妹,拼命地与赶来救援的武警官兵在废墟中徒手刨开泥土瓦砾,弟弟妹妹却不幸罹难,父母当时在户外劳作,躲过一劫。第二天,他辞别放蜂队伍,只身返回龙头山。他突然在镜头中看到劳作的人群里,父母汗流浃背地在工地上干活,他忍不住泪如雨下。居无定所的李有学,随着放蜂队伍漫无目的地游走。
在带领群众养蜂的同时,他不断学习,针对龙头山独特的自然条件,养起不同类型的蜜蜂,市场价值极高的蜂蛹、蜂蜜,鼓起了群众的腰包。吃苦耐劳的他,参与村里的大事小事。与保利集团开发的朱提银系列产品火热上市……在抗震救灾精神鼓舞下,倒下了房子,却挺起了脊梁,更聚起了人心。一天,在陕西的山谷里,他从手机上看到播报龙头山的情况——全新规划了集镇,乡亲们搬进了统一安置的新房,村里的设施一应俱全。
龙头山镇党委、镇政府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大力发展花椒种植产业,全镇花椒产业从2014年的不足2万亩扩大到现在的6.8万亩,年产值从2.3亿元增加到3.8亿元。借助绿美乡村建设,花椒、蜂蜜、樱桃等生态产业的开发,朱提银等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公司开发的花椒、蜂蜜、朱提银系列产品,开始线上线下销售。
走进龙头山集镇,一幅总书记和村民在一起的照片,特别醒目。5年后,这个少年举起右手,面对党旗庄严宣誓。
地震发生时,李有学就读初三,当年的中考模拟考成绩排名在全县前十名,中考时意外生病,错过考试,综合他平时的成绩,市教育局特别将其补录到鲁甸县一中就读。那时,听说总书记来我们这里,我偷偷从病房溜出去,远远地看总书记和群众交谈。村委会决定由他负责八宝村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二话不说,带领群众养起蜜蜂,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7月,他被组织发展为一名预备党员,并正式进入村委会工作,担任副主任。2014年8月3日,6.5级地震给鲁甸县龙头山镇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5.8万人的家园被摧毁。高二那年,始终无法从悲伤中走出的他,放弃学业,跟着姑姑一家开始在全国各地游荡,当了一名漂泊的放蜂人。
回到家乡,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集历史文化、抗震救灾、乡村振兴于一体的龙头山新面貌,逐渐展开着幸福生活的新画卷……回乡后,正赶上脱贫攻坚决战时期,他在八宝村村委会帮忙。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龙头山殷殷嘱托: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一起抓恢复重建完成之时,就是灾区脱贫之日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在地震废墟上崛起的龙头山人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完成恢复重建的基础上,依托宜居、宜游的生态、气候,悠久的朱提银文化、新兴的花椒产业,按照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朝着集历史文化、乡村振兴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美好愿景,一路昂头发展,不断阔步向前。
现在,李有学不仅担任八宝村副主任,还兼任鲁甸县银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带领团队开发拓展龙头山的文化产业。龙头山的花椒被指定为海底捞专用花椒。
还规划了花椒产业,龙头山建成了美丽的集镇在针对移民群众反映房屋土建、门、窗、水、电等存在的瑕疵问题时,郭兴敏总是自己先跑一趟工地去查看核实情况。
面对这样的乡亲,她心里虽然难过,但身为党员,服务好群众却是首要任务。渐渐地,大家都被那颗诚恳的心感动了,在协议书上签下了名字。她没日没夜、无怨无悔,磨破了嘴皮子、跑烂了鞋底子,足迹踏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郭兴敏也是其中的一员,在排练时,她经常将党的政策知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融入歌舞中,以一种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把对一方移民的深情化作一个党支部书记守土有责的担当、追逐梦想的激情。
郭兴敏始终坚守初心,发挥正能量,力所能及为社区出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永不退休的本色。晚上,她又带着包保干部到家中,算长远发展账。
当好移民政策的宣传员回想起筹备修建白鹤滩水电站,开始号召搬迁那会儿,郭兴敏被乡亲嫌弃多管闲事,有的态度不好甚至对她破口大骂。我们是腊月廿五搬进来的,搬来后发现厨房灶台、洗菜盆是坏的,就联系了郭兴敏,她马上就找人来维修了,让我们过了个和和美美的年。
移民搬迁无小事,只有把他们当亲人,才能用真情换回真心。时间回溯到2020年年末,移民安置区摇号分房刚结束不久,很多移民群众打扫卫生,准备搬入新家过年。
可谁又知道,从筹备到开工到建设,再到电站工程的全面建成投产,又凝聚了多少移民干部的心血?只要是移民群众的事,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倍加努力去解决。壮美的白鹤滩水电站,承载着世纪梦想,肩负着国家使命。截断高峡出平湖,百年圆梦白鹤滩。当好移民生活的引路人为了丰富移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让大家安其居、乐其俗,郭兴敏还会带领安澜社区工作人员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让移民群众过上有滋有味的文化生活。
郭兴敏原是巧家县大寨镇政府扶贫工作站的职工,2019年5月她刚好退休,正逢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搬迁的关键时期,为支持大国重器的建设,本应在家安享晚年的郭兴敏,在2020年10月又以临时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为搬迁群众的大小事务忙前忙后。把移民群众当亲人,听起来是句简单的话,却凝结着郭兴敏数不清的汗水与泪水。
俏夕阳文艺队成立了10周年,郭书记带领大家排练了很多节目,带起去下乡演出,宣传党的政策,她白天在社区工作,晚上带领大家排练,她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俏夕阳文艺队是由一群退休干部和当地移民群众组建起来的老年活动队,目前有18位成员,平均年龄在65岁。
刚开始很多人不愿搬迁,他们经常下来宣传,我们觉得政策好,就搬了。如今,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已竣工,巍然屹立于金沙江畔,成为西电东送重要能源基地,而退休干部郭兴敏仍在为移民群众忙个不停……通讯员:颜 微 文/图。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